导航 首页->非虚构
学者 | “捕风者”瞿骏 寻找过去不确定的答案
- 这是瞿骏做历史研究的“心法”——“就像看纪录片的拍摄素材一样,努力让自己进入历史的情景里,去捕捉、去把握那个气氛,那股风。然后,从100小时素材里最后剪出一小时长的成片”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28日 作者:本刊记者 徐琳玲
非虚构 | 洛夫 我很满意我井里滴水不剩的现状
- “当人在大失落、大孤寂中,反而更能体会人与自然之间,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,深深感悟到人在茫茫天地之间自我的存在,我在天涯之外,心在六合之内”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21日 作者:本刊记者 陈竹沁 实习记者 向思琦
非虚构 | 杨重光 中国表现主义刚开始
- “这里有这么多人,这么吵、这么烦,你不可能想象自己在中国而做抽象,不画人。我以为抽象在欧洲才是自然的,因为他们在象牙塔里,可以回避痛苦,回避疼痛,回避现实的问题”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21日 作者:本刊记者 蒯乐昊
非虚构 | 两个香港青年的北上创业记
- 回到香港的李维乐向家人介绍内地两年观察到的风起云涌,家人听得入神,可那也只是故事。而在北京,至少在创业者的圈子里,它们就是生活,在热血里日复一日翻滚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15日 作者:本刊记者 韩墨林
非虚构 | 古巴 后革命时代的横截面
- 在古巴,游客很难突破由物价定制的中产阶级享受路线,也很难真正接近普通人生活的核心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15日 作者:文/图 本刊记者 徐雯
非虚构 | 通往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
- 在历史的迷雾中,撒马尔罕沉睡了数个世纪,造访过这里的旅行者屈指可数。或许正因如此,撒马尔罕成了人们想象中的“亚特兰蒂斯”。歌德、济慈、亨德尔……全都幻想来到这里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07日 作者:文、图 刘子超
非虚构 | 大象席地而坐,跟你有什么关系?
- 年轻导演试图在他的第一部电影中说尽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。人如何看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?似乎是电影作者为自己命运设下的隐喻。如果痛苦和你没有关系,那么梦想也和你无关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07日 作者:特约撰稿 草西
非虚构 | 黄惠侦和她的T妈妈
- 将百无聊赖的生活继续下去的动力是谈恋爱,在黄惠侦看来,这也是母亲人生最大的课题。在外玩乐,她总比在家要快乐许多。母女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,仍然像房东与房客。黄惠侦对母亲最大的质疑是爱——...
- 发表于:2018年03月07日 作者:本刊记者 郑莹
非虚构 | 林礼腾 28年复活南宋失传制瓷之艺
- 耗资数亿,历经失败与挣扎、放弃与坚持、绝望与希望,他复活了这门失传约八百年的高超技艺
- 发表于:2018年02月08日 作者:本刊记者 黄剑
非虚构 | 李杨 活在看得见的角落
- 某种程度上他和他镜头下的人群联系在一起:他们活在某个角落里,在被看见和被听见的渴望中过活
- 发表于:2018年02月08日 作者:特约撰稿 格林


- 南方人物周刊 2021 第1期 总第657期
- 出版时间:2021年01月03日
-
©2004-2017 南方人物周刊 版权所有
粤ICP备10217043号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
联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